【品牌采風】江聲與鐵色:孟底溝的五色圖卷 |
|
|
|
孟底溝的水是咆哮的,它自雪山來,帶著遠古的寒意,劈開橫斷山脈的層巒疊嶂。而在這咆哮的江聲里,卻悄然浸入了一種新的顏色——那不是自然天成之色,乃是人之鐵色與意志,與山河交融,終成一片斑斕圖景。 黃:大地深處的光 建設者的熒光馬甲是這深谷中最先躍出的色彩。那般黃,并非柔弱之色,而是在灰暗的施工隧洞中,如螢火蟲般明明滅滅地流動著。他們是一群被山河記住而無世人知曉姓名的人,每日與巨石、機械為伍,而那黃色馬甲便是他們在昏暗中的標識,是彼此在轟鳴聲中相認的暗號。 辦公樓前,不知何時生出了一片黃色雛菊,在高原的風中顫巍巍地開著。它們與馬甲同色,卻另是一種溫柔的存在。建設者匆匆走過,有時會瞥一眼這些無人播種卻自顧生長的花兒。這是人工與自然之間無言的對話,一種黃是搏動的生命,另一種黃是堅韌的生命,同在孟底溝的風中呼吸。 白:山間的另一種云 山雨初霽,云霧便從山腰生出,纏繞不去,如仙人晾曬的紗帛。這白色的自然之氣縹緲無常,時濃時淡,與山體玩著捉迷藏的游戲。 而在山體深處,導流洞、交通洞內,另有一種白色與之呼應。照明燈帶如銀河瀉地,將黑暗鑿出一道道光的通道。水電四局團隊人員的米白色工裝在其間來回穿梭,宛若另一種云霧——這是人的云霧,有著確定的方向與目的。自然之白與人工之白在此相遇,一者無常,一者有常,卻共同照亮著孟底溝的晝夜。 紅:熱血的注腳 導流洞施工現場,“高原鐵軍 筑壩雄師”的標語如一道血痕印在巖壁上。那紅色飽滿而張揚,仿佛不是油漆刷就,而是從巖石深處滲出的熱血。在這標語下,無數紅色的安全帽流動著,如熔巖般在工地上蜿蜒前行。 安全員的紅色工作服尤為醒目,像一面移動的旗幟,又像高原上的紅杜鵑突然有了人形。這紅色是警告,亦是守護;是熱血,亦是冷靜。在自然統治的峽谷中,這一抹紅代表著人的意志與溫度,既不馴服于自然,又不與之對抗,而是在碰撞中尋找共生的可能。 灰與藍:過渡的智慧 八窩龍鄉鎮新修的道路是灰色的,平整地延伸,連接起散落的藏家民居。這灰色不像山巖那般桀驁,而是透著一股妥協的智慧——它知道自己只是過渡,是連接,而非征服。雨后天晴,路面水光瀲滟,倒映著天空和山影,仿佛路本身就要隱入自然中去。 中國電建的藍色旗幟就在這灰色路旁飄揚。那藍不是高原天空那種遙不可及的湛藍,而是更為沉靜、更有重量的藍,如深海之色被請上了高原。辦公樓的藍色屋頂同樣如此,它們不以闖入者的姿態張揚,而是謙卑地融入了這片天地之間的色彩體系。灰色是過渡,藍色是沉淀,共同訴說著建設者的智慧——不是征服,而是融入。 綠:永恒的流動 雅礱江的水原是灰綠的,如翡翠碾碎了溶在其中。這綠色奔騰著,咆哮著,攜帶著千年的記憶與能量。而水電站的建設者們并未試圖改變這綠色的本質,只是為它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。 邊坡上的綠色是另一種——是新植的草皮和灌木,人工播種卻自然生長,漸漸模糊了工程與自然的界限。最終,所有這些綠色將轉化為另一種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綠——綠色清潔能源,通過電網流向遠方,點亮千家萬戶。這綠色從具象到抽象,從可見到不可見,卻始終保持著流動的本質,一如雅礱江本身。 孟底溝的江水仍在奔流,但它的咆哮聲中已融入了人的節奏。五色交織,不是覆蓋而是融合,不是征服而是對話。水電四局的建設者們知道,他們終將撤離,而那些色彩會留下來——黃色馬甲會褪去,但雛菊年年會開;白色工裝會磨損,但山霧年年會生;紅色標語會斑駁,但高原杜鵑歲歲綻放;灰色道路將承載更多足跡,藍色旗幟會融入更多天空;而綠色,那種從水流到電流的綠色,將成為一種永恒的流動,連接著孟底溝的過去與未來。 江河萬古流,鐵色映春秋。在孟底溝,人與自然最終調出了相同的色調——那不是單一的顏色,而是一種深刻的和諧,一種共生的絢爛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