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消防音響”用“聲音”筑牢安全屏障 |
|
|
|
重慶地鐵24號線項目現場,一個個紅色的“消防音響”在施工現場內格外醒目。這些消防聲光報警器如同警惕的哨兵,在各站點每一層構筑起立體防線。一旦捕捉到煙霧、高溫等火情信號,它們便立刻切換至戰斗模式——尖銳的警報聲刺破施工現場的嘈雜,同步閃爍的警示光在復雜環境中劃出醒目的安全提示,像不知疲倦的“安全播音員”,以預警語言第一時間喚醒全員警覺,為項目部的建設拉起堅實的消防警戒線。 站后裝修工程堪稱地鐵建設的“精細活”,卻也是安全風險的“聚集地”。設備安裝與裝飾施工在車站內同步推進,各類材料的堆疊、臨時用電過載的“暗涌”,都可能成為引燃風險的導火索,如何守住這片復雜場域的安全底線,考驗著項目團隊的智慧。 面對多重挑戰,項目部打出“科技組合拳”,讓安全管控既有“硬防線”也有“細監督”。在消防聲光報警器織就的預警網絡之外,執法記錄儀成為管理人員的“移動鷹眼”。從進場材料的防火等級核驗,到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帶系掛細節,高清鏡頭全程留痕。這些影像不僅是質量驗收的“鐵證”,更成為隱患排查的“線索庫”,讓每一個可能被忽略的安全死角都暴露在“陽光”下。 “技防+人防”的雙輪驅動,讓安全管理從“被動應對”轉向“主動防控”。當影像資料中發現焊條違規堆放、臨時電箱門未閉合等問題時,管理人員能立即調取記錄,帶著畫面奔赴現場精準整改。“鏡頭盯著,操作就不敢有絲毫馬虎。”施工人員的話道出了科技手段帶來的自覺。 如今,重慶地鐵24號線的建設者們在聲光警報的守護與影像監督的警醒中,將安全理念深植于心,為工程高質量推進筑牢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墻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