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品牌采風】綠筆繪山河:孟底溝水電站的生態變形記 |
|
|
|
推土機與山櫻花共舞,混凝土與多花薔薇相伴——在川西高原的雅礱江畔,八孟公路兩側的多花薔薇還掛著晶瑩的露珠。這里不僅有宏大的施工場景,更有生態保護的細膩筆觸,近看那山櫻與碧桃在晨風中搖曳生姿,遠看那三角梅與波斯菊在艷陽里爭相斗艷,與忙碌的工人、轟鳴的機械構成了一幅動靜相宜的畫面。 “這些花兒可不簡單,它們既是風景線,更是固土護坡的生態衛士。”項目環保水保負責人劉世明輕撫著嬌艷的花朵說道,“經過持續培育,沿線邊坡植被已基本全覆蓋,水土保持效果顯著。” 孟底溝水電站是雅礱江中游關鍵控制性工程,也是“十四五”以來該流域開工建設的最大規模水電項目。憑借在三峽、白鶴灘等世界級工程中的技術積淀,水電四局成功中標并承建了包括大壩在內的7個關鍵標段,成為推動這一環保工程落地的重要力量。面對高山峽谷、雨旱分明的嚴峻氣候的挑戰,工程始終堅持“生態孟底溝”理念,努力實現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,為打造新時代綠色低碳、環境友好的水電工程貢獻了“四局方案”。 制度護航,“三同時”筑牢生態根基 站在觀景平臺上,劉世明指向腳下井然有序的施工區,語氣中帶著篤定和自豪:“大家現在看到的,不僅僅是一個水電工程的施工現場,更是一套完整、可視的環保體系。”他伸手指向灌溉管道,繼續說道,“大家看到遠處那些長勢正旺的邊坡植被,正是我們用處理后的中水灌溉的成果。”陽光下,噴淋系統正灑出細密水霧,植被郁郁蔥蔥,整個施工環境顯得濕潤、清潔而富有生機。 孟底溝水電站建設過程中,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“三同時”制度,構建起全過程、多維度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。 “我們從規劃設計階段就將生態保護納入整體考量,針對大壩施工區、料場區、渣場區等不同區域的特點,制定了差異化的保護措施,確保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。”劉世明表示。 在項目啟動前期,團隊就開展了深入細致的生態本底調查,對施工區域的植被類型、野生動物分布、水文地質等進行全面摸底。編制了《孟底溝施工局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“三同時”實施方案》和《孟底溝施工局生態環境保護及污染物治理措施》,就像為工程配備了一位全程在線的“生態守護者”,讓綠色理念深深融入建設每一個環節。 自此,生態保護不再只是“事后補救”,而是從一開始就寫進工程的基因。通過全流程、無死角的環境監管,我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綠色成績單”: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為零、環境投訴事件為零——“雙零”目標不是終點,而是一個新的起點。孟底溝的成功實踐,如同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,為未來更多大型工程與自然和諧共生,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綠色樣本”。 綠裝點染,荒坡變身生態畫廊 驅車行駛在八孟公路,仿佛穿梭在一個露天的生態畫廊。多花薔薇沿著路肩編織出一條錦繡緞帶,山櫻花和碧桃點綴其間,形成層次分明的植物景觀。 “我們選擇的每株植物都是經過科學論證的。”項目工程師鄧斌指著不同區域的植被介紹,“不僅要美觀,更要能適應高海拔環境,發揮固土保水的生態功能。” 在甲德溝35kV變電站連接公路,工人們正在精心打理剛栽植的多花薔薇。“這些花兒就像我們的孩子,得用心呵護。”一位工人邊澆水邊說。 平臺區域采用多年生花草籽噴播覆綠,搭配山櫻花和碧桃,既考慮了即時綠化效果,又兼顧了長期生態效益。經過持續培育,這些區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植物群落,吸引了多種昆蟲和鳥類前來棲息。 “這些草種都是特種配方,既要耐旱耐瘠薄,又要能快速形成植被覆蓋。”技術人員捧起一把新長的草苗解釋道。 八窩龍鄉至八孟公路連接公路的邊坡上,新播的草籽已經萌發出嫩綠的新芽。科學的植物配比和先進的噴播技術,讓曾經裸露的邊坡重新披上了綠裝,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。 如今的孟底溝,早已不見施工初期的土石裸露景象。放眼望去,邊坡上綠意盎然,各色野花隨風搖曳,蜜蜂蝴蝶在花叢間穿梭忙碌。遠處山坡上,新植的喬木已然成林,成群的山雀在枝頭歡快鳴唱,呈現出一幅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的美麗畫卷。 生態成效,綠色發展見成果 孟底溝的生態保護實踐正在結出累累碩果。隨著綠化工程的推進,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,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。“現在經常能看到各種鳥類和小動物在項目區周邊活動。”施工員李增全欣喜地說。調查顯示,項目區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,生態指標持續改善。 這些生態效益也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。項目建設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,許多周邊村民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。“我不僅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,還學到了很多生態保護的知識。”一位當地工人自豪地說。 在碳減排方面,電站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大量清潔電力,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20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40萬噸。“這為實現‘雙碳’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。”孟底溝項目正在成為清潔能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典范。 夕陽西下,余暉灑在新綠盎然的邊坡上。“等這些樹苗長成參天大樹,這里會變得更美。”一位正在澆水的工人滿懷期待地說。隨著綠化工程的持續推進,這片土地正在發生著令人欣喜的變化,昔日的施工場地逐漸變成了充滿生機的生態園區。各項生態指標持續改善,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。 在雅礱江畔,孟底溝水電站的建設正在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。從植被恢復到野生動物保護,從污水處理到流域生態治理,每一項生態保護措施都在訴說著工程建設者對自然的尊重與敬畏,每一項措施都結出了豐碩的成果。 這些努力不僅為當前項目建設提供了環保保障,更為未來水電工程生態保護積累了寶貴經驗。隨著時光流逝,今天栽下的樹苗將長成參天大樹,今天建立的生態保護機制將發揮長期效益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